第十章 相互较劲(2/6)
,这两件事也非常不容易,又怕做下来后不敷出,就
脆搁置了。”
“你好像没有说完吧?”
我淡淡的道:“说清楚一点,这么简单就放弃了?一定有更一层的原因吧?”
“啊呵,殿下真是明察秋毫。”
赵康略显尴尬的说:“其实是这样的,主要牵涉到经费的问题。我们盘算了一下,清理淤泥、开通航道要至少一亿金币,港修建要一亿金币,开通和陇凉郡的大道要两亿金币,总共四亿金币的成本,朝廷不出一枚金币要我们自筹,而陇凉郡以及其它的西北两郡更是贫穷,居然想要我们沿送的五个郡先垫钱,然后他们每年从航道的税收里扣出来给我们……殿下,您想有这么好的事
吗?开通航道还不是方便他们吗?凭什么要我们出钱呢?”
我微微一颔首,算是听懂了他的意思。
牵涉到钱财和权势斗争,一向是办事的最大阻挠。
特别是这种根本不牵涉到自己的私利益,而是治守之下的民生问题,那就更不可能太用心了,西北三郡想占其它渝江沿岸五郡的便宜,渝江沿岸五郡也想占西北三郡的便宜,结果谁都不是笨蛋,所以一个有利于西北和内陆民生的事
就这么拖了下来。
赵康一番慷慨陈词后,才渐渐冷静下来。他这时才想起,好像在这位殿下初去西北时,挂的衔是“都督西北三郡军政大事”,权势极大,只不过后来是因为陛下要平衡朝中的声音,才借着一个小事摘掉,听他这么问,难道他又要开始掌管西北大权了?那么自己这么说,岂不是得罪兰亭公?
我心中想的和赵康担心的,那是两码事。
这个构想是前几天杜良才跟我提及的。
他在陇凉郡的归州城担任县令多年,归州城恰好就是在陇凉郡的东南角,港的道路打开后,通往的第一个城池就是归州城。
众所周知,船运和陆运最大的区别在于运送时的损耗。
可别小看了这个损耗,举个例子来说,如果从鱼幕府押运一百万斤大米去西北的归州城,路上行程是至少二十天,这二十天的吃喝拉撒就是所谓的运送损耗。
而这一趟的运送损耗,依照每个挑夫用三小车推动两百斤货物算,需要至少五千名挑夫,外加护卫的一千名士兵,这六千
每天起码要消耗掉一万斤的粮食,二十天就是二十万斤,也就是说,一百万斤大米,运到归州城就只剩下八十万斤了,消耗了两成。
如此计算还是建立在中原大地上通发达、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